心訊分享LATEST NEWS
2008/06/15

打造幸福生活 張麗莉一貫的堅持

新聞剪影|中國時報 企業人物專輯

打造幸福生活張麗莉一貫的堅持

走了19年,一路走來始終如一,始終堅持品質品味、始終堅持人性本真、始終在乎美感藝術、始終傾聽關愛客戶,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對於建築自有其獨特的經營哲學。以生活幸福的園丁自許,當幸福的播種者,在成立建設公司後,深感藝文生活的重要性,遂成立臻品藝術中心,致力推廣民間創作藝術,開畫展辦個展,讓藝術之風吹入草根,讓民間藝文活動形成一股往上提升的力量。品味是可以透過推廣涵養而成,唯有透過人、建築與大地的和諧關係緊密連結,全面的生活品質才有提升的可能。除了成立藝術中心,發行刊物也成為推廣品味,養成格調的便捷媒介,已經發行51期的<生活觀>季刊,就是為提升生活素質、開拓人文視野的雜誌,透過網路平台的進一步刊載,讓資訊的取得更是無遠弗屆,廣化文化普及率,深化影響力。張麗莉強調分享,只要是能提升國內建築環境的經驗或教學,她一定戮力以赴,不管同業是對成功建案的複製或是模仿,良性的競爭總是會帶動建築業持續往上提升的循環,帶來創新與突破。正如經驗可以透過分享而學習擴散,好的建案理念與概念亦可透過教育而傳承,張麗莉也相當重視與學術界合作,培養提升學院學生企業及建築的專業素養,包括逢甲、東海、亞洲、朝陽及台科大等知名院校,都不定期有講座或建築實地考察交流的課程安排。學生的熱情與活力是台灣未來最大的資產,龍寶也樂意成為學生學習交流的平台,這是企業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。龍寶何以成功?也許在一篇社區舉辦的好鄰居寫故事的片段,可以看出端倪,也終於明白張麗莉為什麼要說: 「 我們不叫毫宅或是美宅,我們叫幸福的家。 」

美麗的轉彎 住戶:吳邦衍
建築不該只是華麗的水泥叢林,更應在冰冷的磚塊之中,注入對人的關懷與對愛的執著。漫步在社區,從體貼的手推車、汽機車分道、爸爸們最愛的洗車區到頂樓的空中花園,這些小細節,讓身為住戶的我,時時想到感恩。
感謝張董事長用最大的愛與堅持,為我們打造舒適的家,建築師與建築家,差一個字卻差好多,更不用提完善的公共設施了,從每個來訪朋友驚艷的眼神中,總讓我找到滿溢的驕傲。

人文自然 品味生命 樂活玩家
建築離不開人,人才是建築的主體,建築是凝結狀態的音符,所給出的感動只屬於在當下,只屬於有感而發的這個人。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曾經在拜訪社區客戶後,剛巧經過公設游泳池,看到一名沈思於池畔的住戶,談話中得知他正在等太太,今夕是何夕,幸福忽然湧上心頭,那一句「我正在貯存這份感動」震懾了張麗莉。原來建築空間與人可以是這樣親暱的,原來所謂幸福是這樣簡單、這樣純真、這樣自然流露的。以人本為出發點,建築設計的空間運用可以反過來替人服務,例如,建案所強調臨路退縮的決定,就是想要留有最大空地,引進綠意,讓住戶在心裡感受上留有自在空間,物理的留白與心裡的留白互相輝映。空間放大了,心靈自然就自由了。環境的可親性也反應在公設的景觀設計上,從木棧步道到植栽植被的最大片綠,都是體貼住戶渴望接近自然的用心。空間造景也反應了住戶嚮往閒趣的生活品味,充滿童趣玩心的人物造景雕塑小呆呆三部曲,藉著人物的故事性也會引發住戶去思考何謂生活情趣,反樸歸真,進而提升人文精神層次。公共造景中的「 樹屋」也成了社區中獨樹一幟的親密空間,可以在悠閒的假日午後登上樹屋,體驗綠色生態、建築與人的和諧關係,也是品味日常生活的另一番情趣。

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-改寫人與建築的關係
甫獲得2008國家建設卓越成就講的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,才剛從朝陽科技大學企管系的畢業典禮趕回來,馬不停蹄的續接著下一個會議,縱然整天行程都已排滿,仍然堅持擠出時間,要將建築設計的感動與實務經驗與莘莘學子分享交流,除了理論與概念,張麗莉更強調實踐與體驗。
19年前從美國返台,張麗莉發現現代住宅總是少了那麼一點點感動,不斷在市場覓尋邂逅而不可得的情況下,讓專精於藝術設計領域的她,決定創造這份感動,從創立龍寶建設公司起,美的種籽就在這個時候堅定的種下。從市場消費者到經營者的心路歷程,張麗莉懂得住戶打從心坎裡的真正需求,把住戶當成好朋友般對待,強調健康、清新與自然的宅居,從施工細節著手,細膩程度的堅持。
包括自然採光角度、風的流向動線、水的二次過濾甚至是牆壁的,務使每一個居家活環節都面面俱到,既使創立至今僅完成15件建案,但是案案經典,都是結合自然、人文與景觀而能直指人心之作,像是精雕細琢的藝術品,在乎品質更在乎品味。張莉麗始終相信,品質無法複製,品牌的建立是透過實際使用者的體驗,而有感而發、而口耳相傳。堅持不矯飾、不奢華、不過度包裝的低調內斂風格,自然而然吸引相同價值觀的客層群聚,有品味、懂生活、愛文藝的人會認同。經過時間的錘鍊,建築空間與人的關係竟然更加的親密,世人與環境共生的和諧關係,甚至有社區住戶以龍寶人自居,在這裡,幸福是共同的語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