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/02/10
女性企業家的社會關懷~用愛擁抱 立即行動~ 專訪龍寶建設張麗莉董事長
新聞剪影|台中市基督教女青年會 YWCA會訊 王麗蓉撰稿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一月出刊
在中部房地產業界,龍寶建設的張麗莉董事長是一位非常特別的女性企業家,當別家建設公司為全球景氣和推案量體傷筋的時候,她關心的卻是龍寶建設有沒有認真蓋好每一間房子,這樣貼近客戶的關心態度,已經讓龍寶建設蓋的房子變成不需要廣告,總是能夠銷售一空的盛況。面對這樣一位充滿著熱情與理想的女性企業家,今天台中市基督教女青年會在林杏霞理事長帶領之下,要專訪張董事長,不談企業經營管理,也不談房地產,更不談生活美學,同樣身為女性,我要請張董分享她另外一個成功的事業:社會公益與關懷。
張董從小就很有惻隱之心,隨著媽媽到市場的途中,當看到路邊有乞丐時,她總會向媽媽要幾個銅板給他們,年幼的她會覺得:「我有能力給別人而不是向人伸手乞討,真是福氣啊!」這樣的初衷一直延續到張董經營企業,都懷抱著很隨緣的態度做公益。她說:「上帝給我能力賺錢,就應該貢獻給社會,我自己夠用就好。所以有感動就行動,而且小愛是給有血緣的人,大愛是給沒有血緣的人,這樣關心社會弱勢的需要,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。」所以這麼多年來,張董擔任過台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、張老師、台灣身心障礙藝術家協會等公益團體的幹部,奉獻心力;直到參與台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,更讓她感受到行善的另一種層次。
當初是在陳品竹記者的邀約下加入行動菩薩助學協會,陳記者因為想將父母過世之後的奠儀,做更有意義的運用,於是邀約了一些朋友和企業主,共同去關心弱勢且需要幫助的孩子。想不到一個善心的漣漪,引起很大的回響,目前台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的會員、會友人數破6000人,助的學校有83所、學生1300人,接受課後輔導的新台灣之子也有200多人。
張董說明,其實雖然協會名稱叫「台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」,但是卻和宗教一點關係都沒有,菩薩是指有愛心與惻隱之心的人;而行動則是意味著看到就馬上行動,並不是只流於口頭上的關心而己。張董在協會成立之後,即擔任一屆的探訪組組長,她說:「我那時候就想,我們不要只是給錢,而是要走出去實際關心、了解和付出愛的行動。」在此信念下,每次的探訪日,志工們帶著親手寫的卡片和大大小小的禮物、滷味、零食,開很久的車子,到偏鄉去看看協會實際幫助的孩子,這些張董口中「不山不市」的地方,因為愛的付出,讓張董實際看到很多孩子生命的改變:比方一個四年級的新台灣之子,先前國語說得很不好,父母不在身邊,平常和生病的阿媽住,自己感覺得自卑,變得自暴自棄,也失去學習的動機;但是經過協會的關心,幫助他上課後輔導班,加強國語文以重建信心,現在已經能夠和身邊的同學有很好的互動,也不再那麼自卑。還有一個很叛逆的國中生,和家人原本關係就很緊張,後來志工們去探訪他的時候,在對談間發現他對於打籃球有很大的興趣,於是志工經常和他一起打籃球,讓他感受到熱情的關心。接著志工們的持續關,懷終於讓他打開心中的結,後來聽說他就願意主動和阿媽講話了,這些生命真實的改變,讓協會會員每一次的探訪行動都更受到激勵。
張董還說在彰化海邊有一個羅厝國小,全校六十幾個學生有三分之一極為需要幫助,情況確實很迫切,真是永遠做不完!我們若不是不關心他們,他們就會被放棄,甚至於有人是直接唾棄他們的。想到未來台灣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都是新台灣之子,他們也將成為帶領未來台灣發展的人,我們怎能不加快關心的腳步呢?
林理事長想到台中市基督教女青年會和張董同樣在關心新住民,就請問她認為女性進行社會關懷工作和男性有何不同之處?張董表示,女人就是有婆婆媽媽精神,而且事必躬親、注重細節,真正做到深度的關懷。公益關懷需要的正是這樣的精神;而男性做公益比較常做的是捐錢,讓其他人去做事。張董說:「我發現只捐錢是沒有溫度的,一定要親自走出去擁抱這些被關懷的對象,讓他們在愛的互動中感受到彼此的關係,這才是真正地幫助他們。」
未來,張董更希望可以推動「鄉村教育城市」的運動,她說:「我在松鶴部落看到孩子們雖然缺乏物質生活,可是在山谷中唱歌的樣子真是好天真、好快樂!我想這是城市孩子,甚至大人都應該學習的啊!我們在部落中體悟到的簡單生活的價值、低碳、環保,他們就能有很好的生活品質,不一定要有多豐盛的物質,這是全人類生活發展的趨勢。我希望把被關懷者的優勢發揮出來,讓城市人到部落去是抱著學習,而不是怑憫的心態。最近幾年,『海角七號』電影的熱賣,使台灣庶民生活再一次受到重視與令人感動;而最近的『賽德克‧巴萊』也可以說是強調民族的意識,重現原住民的榮譽感,這些價值的彰顯,都可以讓受我們關懷的對象,活得更自信且更豐富。」
採訪末了,張董送我們每個人好多代表龍寶建設的禮物,每一份禮物不僅美麗,也都充滿了女性的細心與貼心。而林理事長代表女青年會回贈張董的是以台灣為造型的竹文鎮,上頭刻著:「施比受更有福!」我想這真是非常貼切的禮物,因為張董和台中YWCA不但都秉持著這個相同的信念,同時也以實際行動對台灣社會付出我們愛心與關懷,期待明天會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