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/12/04
張麗莉:在善念-行善中與幸福結緣
新聞剪影|張老師月刊 記者:徐嘉加 日期:2014-12月號
【心靈後花園】 張麗莉的開朗、充滿魅力,來自於柔軟的心和「馬上做」的行動力,一種比青春還要令人羨慕的容光煥發。 張麗莉:在善念-行善中與幸福結緣 笑著臉迎面走來,一點也沒有氣勢凌人的架子,「龍寶建設董事長」、「臻品藝術中心董事長」、「臺中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」,這些望之彌高的頭銜對張麗莉而言並不是用來顯赫自己,「每一個頭銜都代表了一個本分。盡本分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。」 不求完美,求完整 辦公室裡,人來來往往,卻沒有聽見匆促的腳步聲,沒有急躁的氣氛令人窒息,散落在不同角落的藝術品,無言之美,顯現出某種不言而喻的品味。問著是否總是那麼「美」,張麗莉似笑著回答:「完美的境界由誰來論定?有時候,反而給自己太大的壓力,我只求問心無愧,不敢說完美,但,在這個當下,我『完整地』做好自己的事。」 張麗莉對美的追求,不是蒐集完美無暇的藝術品,而是充滿彈性的智慧和人生觀,對她而言,完美無缺並不存在,而是在每一個當下,問心、盡力,再從每一次完整的付出裡面找尋可以進步的空間。這是她的堅持,也是與「美」相遇的最高境界。 「多多利用我可以被利用的價值」 價值是生命的舵手,掌握前行的方向,在我們的社會裡,強勢的資本主義橫行,蠱惑只追求利益卻沒有信念的人,「生命中的光彩不是靠數字、靠你有多少錢,而是靠你有沒有把生命發揮到極致,所以只要是我能做,我就做。」 張麗莉喜歡自己被利用,「在每一個場合我都說:『請大家多多利用我可以被利用的價值』,我喜歡被利用的感覺。」 將看似功利策謀的「利用」轉化成慷慨付出的價值,這是張麗莉簡單卻又不平凡的人生哲學。 今年初接下「張老師」中區主委,當企業強人掛上慈善名義,有些人或許以為又是權力角逐、錦上添花,可是當你真正認識張麗莉,就會發現,對她而言比較困難的是「掛名義不做事」,她形容自己的個性是「雞婆」,有能夠做、想要做的事,非得擠出時間參一腳,「如果你問我『為什麼』,其實也沒有什麼大故事,就是覺得想要做。」 永遠的探訪組組長 或許可以說,「慈悲」是張麗莉與生俱來的特質,擁有美好的特質是老天給的一個禮物,但這些年來「禮物」非但沒有磨減,反而發揮地更加閃亮,「十多年下來,只要有可以做什麼的念頭出現,我就會排除萬難地去完成。我非常在乎行動力,不只是單單把錢捐出去,所以我在『臺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』爭取到永遠的探訪組組長,因為我希望能碰觸到每個小朋友,讓他們知道,有真正關心他們的人,而且就活生生地出現在他們的面前,讓他們感受社會的愛。」 日理萬機的企業家卻沒有銅臭味,不把「時間就是金錢」倚為座右銘,反而將自己完整地投入「捐出去」。陪伴,才是最難得可貴,「我喜歡真實地付出和互動,頂多就是因此犧牲掉休息時間,犧牲掉把自己打扮漂亮的時間。但是,當你投入之後,你得到的每一個善的回響,很值得。」 不強調「公益」,隨著「善心」行動 把握每一次「善」的起心動念,張麗莉說其實自己比較隨性,沒有計劃一定要做什麼事,「也沒有特別琢磨,隨著緣分,水到渠成就來了。」水到渠成指的是每一次對公益的付出,當她談起某次又某次的感觸,言談時候的眉宇飛揚,漸漸懂得,這樣的快樂是假裝不來的。 問起對「公益」的看法,她反而提醒了一個盲點:「大家談『公益』,以為既然是公共事務,那一定要被別人看到才算。」張麗莉說用公益來形容她做的事,反而變得狹隘,其實那只是一顆很簡單的心,「如果把善念擺在公益之前,指涉的範圍會更廣,也不會被表面的東西框限住。善念的傳播,或許只是心靈上的一個念頭,但所影響的,遠超過看得到的。」 六年前加入「張老師」發展委員會,一直到現在擔任主委,張麗莉說,在「張老師」裡面,不會被汙染,而是透過別人的付出,提醒自己的價值觀:「有的『義張』,一做就是三十五年,幾乎是把私人時間都奉獻出來了,這裡面如果沒有善念,是不會走得下去的。」 「付出」是一件玄之又玄的體會,明明是自己給出了東西,非但沒有產生「減少」的焦慮,反而還得到源源不絕的回饋,「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吝嗇,才擁有。我沒有求,也沒有吝,一生福祿就這樣來。我也覺得我何其有幸,所以更要分享出去。」 超越了世俗的名利競爭,不同於斤斤計算的市場操作,沒有成本概念、沒有損益平衡的疑慮。或許只有啟動了「付出」,那份只能意會,不能言傳的快樂,才能真正體會。 總是想要做得更多、更快、更具體 不只是義務投入「張老師」,早在十幾年前,和朋友無心插柳所發起的「臺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」至今已經幫助了八十幾所弱勢學校,「發起『行動菩薩』的機緣是921大地震,政府雖然有救援的行動,但經過層層關卡,資源送到偏遠地方時都已經被弱化了。當時地震都一個多月了,還有人睡在貨櫃,我想要做得更多、更快、更具體。」 不厭其煩地被需要,生命的幸福感來在自己被利用,這樣的心願,無法被理性推論,也無法用言語表述。要對得起自己,就無法視而不見。 張麗莉也曾目睹同事為了照顧自己身心障礙的小孩而飽受煎熬,於是一起將小愛化為大愛,成立「光之藝廊-臺灣身心障礙藝術發展協會」,幫助同樣是身心障礙的家庭,「這個協會讓身心障礙的小朋友透過自己生命的才華,獲得大家的掌聲而不是同情的眼光。你真的會看到這些小朋友因為掌聲而發亮的眼神,這是非常不一樣的意義。」 順著老天的每一個安排,讓張麗莉遇見並且學習付出。她並不是日復一日疲倦旋轉的發條鳥,她的快樂、充滿魅力,來自於柔軟的心和「馬上做」的行動力,那是一種比青春還要更令人羨慕的容光煥發。 「當我是龍寶建設的董事長,我思考董事長的本分是什麼;當我是『張老師』基金會中區主委,我思考主委的本分是什麼。每個頭銜都有不同的本分,我一直自我砥礪,盡好本分。」 在緊密的行程裡,在會議與會議中間硬撥出時間受訪,她說:「再忙,也要把時間給『張老師』。」 接下中區主委,就接下一份責任,張麗莉認為人生如戲,自己認真軋戲,演什麼像什麼,扮演好每一個角色,她笑著說:「問心無愧了。」 人們喜歡談雋永的東西,總在辯證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價值、什麼才是幸福,行動派的張麗莉已經找到自己的答案。 【張麗莉生命地圖】 永遠的探訪組組長 臺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每年都幫助許多家境拮据的孩子,永遠的探訪組組長張麗莉,喜歡和孩子近距離的接觸,這次是扮演貓女,娛樂大家,和所有人打成一片。 像「家」一樣的饗宴 新住戶入居之後,第一個迎接他們的活動是「社區饗宴」,張麗莉認為,透過活動,讓居民關係融洽、彼此熟悉,擁有好的互動情誼,也才有「家」的感覺。張麗莉每每以最熱情的方式帶領大家互相熟識,也獻上拿手的料理,款待大家。 社區活力營 每兩年,張麗莉就會聚辦「社區活力營」,目的是幫助住戶與社區管理委員會間的溝通,達到社區的永續發展。對張麗莉來說,不是把房子賣掉以後就了無責任,每個住戶就像是她的鄰居,在細節上不打馬虎眼,是大家能感受到的「張麗莉式」的用心。 參與,不落人後 運動會也是社區的大事,從小就是游泳健將的張麗莉,當然不會錯過比賽。樂在參加、不落人後,開朗、活力的張麗莉,即使身為董事長,也沒給人任何距離。 源源不絕的熱情 扮演蔡琴的張麗莉,在社區舉辦的音樂會上又再一次讓大家驚喜,不扭捏、不做做,住戶對她的信任與支持來自她熱情的感染力以及永遠不懈怠的「盡本分」。 與伊東豊雄茶敘 日本名建築師伊東豊雄來臺期間和張麗莉茶敘,喜愛藝術的張麗莉也送上親手捏製的泥作。同樣是建築師也同樣熱愛藝術,惺惺相惜,彼此交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