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NAGEMENT
CONCEPTION
May 24, 2023

為台灣人蓋「好宅」的良心建商,龍寶建設張麗莉專訪

Lily Chang|數位建築雜誌 何昔珊

走進龍寶建設公司,迎面而來是半圓型的門廳,穿過連通道,抵達接待室及小廚房,橘黃色的燈光與木質裝潢,令空間顯得溫暖而滿溢著人情味。「以人為本」──這是張麗莉的個人特質,也是龍寶建設二十餘年來的堅持,緊握著關懷與熱情,張麗莉未來也將帶領龍寶創造讓人安心的理想住家。
 


匯聚畢生的「榮譽」意志
張董事長匆匆抵達工作室,放下肩上揹的大包小包,馬不停蹄開始進行攝影。她對剛剪短的頭髮總是不滿意,嚷嚷著若是長髮拍起照來效果更好,細細揀選幾張照片,似乎都找不到讓她十足滿意的作品,最後一撂頭髮,爽快地說:「先這樣吧!再多拍幾組,我更找不到喜歡的照片啦!」她露出招牌式的明亮笑容,笑意綿延至彎彎的眼角。

從小到大都是長輩眼中的模範生,積極開朗、正向樂觀,彷彿擁有源源不絕的活力,國小六年拿下全勤,多次參與校外活動健行隊、夏令營,並在抱病的情況下帶領銘傳游泳隊取得第一。回想求學期間的種種經歷,張麗莉坦承自己帶有幾分「拚命三郎」的個性,為了榮譽感與和夥伴間的承諾,她會不顧一切做到最好。「不管多累多忙,我一定會撐著,因為那都是我必須要做的。」曾經身為中華民國救生協會的一員,既是選手,也是教練,水上救生所宣誓的「人溺己溺」這四個字,已成為刻進她靈魂深處的信念。從事建築業29年來,張麗莉始終堅持對生命的責任,以她纖細的感受力,切身處地的為住戶著想,並投入社區服務與各項公益活動,雕琢出一座座專屬於龍寶的「有情之家」。

創業初衷:為住戶量身打造「幸福的味道」
龍寶建設的建築作品深受業界肯定,歷年來獲獎無數,然而張麗莉最自豪的仍是住戶給予的肯定。她笑著分享一則故事,某日一位住戶在屋頂曬了衣服,便出門找朋友,突然下起大雨來,擔心衣服會被淋濕,結果回去一看,發現衣服早被鄰居收下來,折得整整齊齊,他抱著衣服,說:「我聞到太陽曬過的幸福味道」。為了保持這份來自太陽的「幸福感」,張麗莉在之後的建案特意規劃屋頂的局部加蓋,讓晒衣場能夠避開雨天,不僅完善住宅機能,也為住戶帶來平凡生活的小確幸。

「我們很在乎人」張麗莉笑著說道。曾在美國攻讀企管與室內設計,張麗莉對空間的氛圍與色彩學有自己的要求,相較於硬體結構,她更重視空間的需求。「在過去,很少人在談家,大家談的都是房子。房子和家不一樣,房子是一個標的,家則是一個空間。」在龍寶於1993年推出中港臻邸之時,她便已經開始從空間的尺度去思考整體設計,比如廚房的動線、陽台特意闢出的洗衣空間,這些都是以「人」為核心,從日常生活出發,滿足住戶需求的特殊設計。

與自身理念相仿,張麗莉提出奧地利建築師漢斯霍蘭的看法,每個建築師所用的建築材料皆相同,就像廚師一樣,即使一模一樣的食材,根據各人不同的味覺和經驗,卻會創造出截然不同的菜色。建築師將其作品視為大地上的雕塑,因此特別注重建築的外型藝術,然而到最後,建築仍然必須透過「人」的使用才具有完整的意義。「建築只是藝術的基礎,必須經由人的實際行動才得以完成。」陽光照射下來的光影,晚間從窗口亮起的燈火,周遭的環境與聚落,建築物每分每秒都處於變化之中,而人們的生活模式會決定其煥發的藝術形態。對張麗莉來說,龍寶所端出的「料理」精華,不只要色香味俱全,更重要的是為使用者萬般考量的親切心意。

鄰里要和諧,環境要健康
從「人」的角度起步,擴展至周邊環境與鄰里,這份關懷讓龍寶不斷推陳出新。自1995年開始在建築工地使用的「綠圍籬」,有別以往鐵皮給予的疏離、強硬印象,環繞在工地圍籬的綠色植栽,在台灣工地掀起一股別開生面的潮流。「包括綠圍籬、屋頂綠意、人行道植栽,我們希望龍寶能讓附近鄰里感覺,這是一個尊重環境,也尊重當地居民的友善空間。」

本著天秤座迷人親切的個性,張麗莉對待客戶就像朋友和家人,時時關心對方日常起居,誰家小孩讀音樂學院,哪戶鄰居喜歡旅行,社區又出了什麼新鮮事,她都瞭如指掌。「別的建設公司愛把規模做大,我跟他們相反,我是把生意做小,恨不得每個客戶都認識。」為了凝聚住戶向心力,創造彼此交流的平台,龍寶每年定時舉辦臻邸運動會、音樂會、畫展等活動,一辦就是二十幾年。「這個社區和那個社區,大家都有交集,那種情感是每年累積起來的……有的客戶小孩原來還小,喜歡拉著我喊:『張董阿姨!』,現在都長好大嘍!」談到自己和住戶間深厚的情誼,張麗莉露出溫暖的笑容。

「營建品質」+「售後服務」:100%負責的口碑建商
將住戶放在心中的第一位,龍寶建設以備受肯定的營建品質及售後服務,在台中做出口碑,憑藉著客戶的信賴與口耳相傳,即使在低迷的房市當中,也屢次創造銷售佳績。「建築可以模仿,但品質無法複製」這句話是張麗莉對龍寶建設最深的要求。

「過去龍寶的座右銘就是追求完美,但後來我去台中的菩薩寺,看到牆上貼著的一幅偈語:『是完整不是完美』,突然間領悟了這個道理。再怎麼要求、確認、控制品質,還是會有改善的空間。我沒辦法做到百分之百完美,但我要做到百分之百負責。」當年的921大地震過後,張麗莉第一時間派遣工作人員到達臻邸社區,協助住戶整理房子、評估損害,並一手包辦後續的維修和補強。這份責任感,延續至日後無數次的設計、監造及重新規劃,她總是寧願自己虧損,也不能辜負住戶的信任。「常常有客戶勸我,說:『張董,你不需要做到這樣,我們也希望你的公司能維持下去。』」她開玩笑的說著。為了實踐自己的信念,每日勞心勞力,總試圖往更好的道路前進,這一切是否值得?我想,從她至今仍然堅定的眼神和開朗的笑容中,不難發現答案。

在地建築結合藝術,以生活培養美的感知
在美國居住的所見所聞,奠定了日後張麗莉熱衷於藝術的基礎,伴隨著龍寶的創立,臻品藝術中心亦開始舉辦國內外畫展,推廣本土及國際藝術家的作品。談及台灣的美感教育,張麗莉認為,除了鼓勵創作之外,更應重新培養民眾對於美的感受力與鑑賞力。帶著這樣的想法,她試圖將藝術品置入建築空間,甚至尋來藝術家,量身打造出結合在地藝術的建築外牆與空間。

去年獲得全球卓越建設獎(FIABCI)首獎的「晴臻邸」,以「公園裡的住宅」為訴求,保留基地老樹,與周邊綠意環境相融合,營造出有如蟻窩的半圓型樹洞空間,並與藝術家王忠龍合作,將基地開發挖掘出的礫石製作成街道家具,讓居民和來往行人能舒適地歇息在這座充滿生命力的社區空間。「我希望藝術不只是擺設,而是建築的一部分,讓住戶耳濡目染,有天當他回想起小時候的街道和場景,心中會浮現許多美好的事物。」從室內燈光、空間擺設、色彩設計至戶外庭園、街道,各處都是承載其美學思維的夢想基地。

新一代產業趨勢:手工匠人質感與科技建材
論及建築設計與實際營建施作,張麗莉憂心忡忡的指出,許多老一輩的台灣泥作、木工工匠,他們雖然擁有高質感的手作技術,卻可能面臨未來人才的斷層。為了保存這些具有手作質感的技術,張麗莉從2015年推動全人教育,結合職業教育與產業實務,培育泥作、木作技職人才,改變以往「做土水欸」的印象,藉由專業教學與工地實作,塑造新一代的「技職達人」。另一方面,在人工缺乏的情況下,若能使用大量玻璃或預鑄牆板,以自動化控制維持材料品質,將能大幅降低生產時間與成本。「從高密度人力施工轉化為工業生產的組裝型態,第一是要傳承高質量的手感工法,第二是工業化模組製造建材,以大量生產來降低製造成本,這是我對未來營建產業很大的期待。」



Young and Smart City:打造台中都市新風貌
近年頻頻傳出首都減壓熱議,不少政府官員希望能將行政機關轉移至台中。台中地理條件良好,氣候怡人,交通建設發達,產業發展蓬勃,許多北部建商也看好其未來發展,相繼投入台中建案市場。張麗莉認為,這對台中的建築設計具有正面影響,比如富邦天空樹或大陸「格」,都是與國際知名建築師合作,擁有嶄新思維和當代藝術審美,為台中帶來別具一格的建築樣貌。她指出,台中建築同業勢必要回應來自外部的新視野與挑戰;相對地,在地建商經營多年的寶貴經驗,使其能更貼近住戶需求,完善社區文化,這一點則是北部建商仍需琢磨的地方。「事實上,台中建築業界一直都抱持著『產業共好』的理念,互相學習彼此之長,並填補不足之處,絕不會固守過時觀念,而是要共同開創更好的未來。」張麗莉對台中建案市場抱持著十足的信心。

「合宜住宅」新未來:降低公設比,政府應與業者攜手合作
2017年,張麗莉接任「世界不動產聯盟開發暨投資者」理事會主席,出席各式國際會議與建築相關論壇,在汲取多國經驗並實地考察後,她將得來的新概念注入台灣的合宜住宅(affordable house)議題之中,提出對「住宅心態」的再思考,以及合資企業開發方案的可能性。

多年的經濟快速發展,再加上高密度的房地產開發,台灣集合住宅發展步入多元化,建商必須以更鮮明的特色來吸引消費者,並推出富麗堂皇的建築設計,強調更多樣化的生活機能,以及豐富的公設規劃。張麗莉指出,要解決台灣的居住問題,首先要改變國人對「住宅」的思考。「這並不是要讓生活品質倒退,而是要找出生活中讓你滿足和幸福的最根本元素──有遮風避雨的居所、良好的居住品質,找回住宅最基本的要求。」只有改變對住宅的心態,方能重新打造人的生活尺度。「住」代表著舒適的休息空間,只要具備良好品質和有保障的居所,將大面積公設成本轉移至政府手中,包括運動中心、公園、圖書館等,規劃完善的戶外公共設施,讓消費者能買到單純的私領域空間,自然能降低住宅的價格。



另一方面,張麗莉也認為,政府對於社會住宅的規劃,應要重新導入新的開發模式,由政府提供土地或用較優惠的價格賣給建設公司,讓有經驗的建設公司統籌規劃,承擔開發風險。比如台中新業建設的勞工住宅,就是台中市政府讓利,使建設公司能夠在維持營建品質的狀況下,推出低於市價40%的產品;以合資企業(Joint Venture)的方式來開發社會住宅,對消費者、開發商和政府來說,都是更具前瞻性的合作模式。

用最美好的眼睛,看最美好的人間
王家衛的電影《一代宗師》有一句台詞:「我爹常說,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:見自己,見天地,見眾生。」這段話用在曾被稱為「建築俠女」的張麗莉倒也合適。在訪談之中,張麗莉數次提及去年剛過世的丈夫李臻餘,坦承自己的事業和生活皆不離他在背後的協助,她也不避諱分享自己與丈夫相處的點點滴滴,時而傷感,時而開懷。「我把他當作是去更遠的地方修行,他是我永遠的精神支柱」,張麗莉懷抱著最柔軟的胸懷,娓娓道出執業以來的種種經驗與思考──她就像那蠟燭,總是燃燒出最熱烈的一面,對於她所愛好著的人們、溫暖的家和土地,用最美好的眼睛,看最美好的人間。

報導連結